他將文化內涵糅入雜技,創造了雜技的新型展現模式;他是中國雜技最高獎項“金菊獎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,他讓中國雜技走向了世界。本期《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——文藝名家講故事》欄目對話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。
詳細>>
我出生于河北肅寧農村,那時候我們那邊連電都沒有,更甭提看電影、電視了,于是看雜技成為了我獲取快樂的唯一途徑。我們老家有個“畫眉張”雜技班,我經常去看他們的演出,什么鋼絲上騎單輪車啊、頂缸啊、變魔術啊,這些節目我都經???。
河北省雖然是中國雜技之鄉,但從未在國際上摘金奪銀。我希望能創作出具有國際水平的節目,去角逐世界雜技最高獎。這就需要節目既有極高的難度,同時節目中要蘊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。這也給我們雜技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以前雜技演員只要完成規定動作就可以了,但是從現在開始,所有的演員必須會聽音樂,要理解音樂的內涵,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節目,進而進行完美地演繹。
我們在河北省體育館成功舉辦了五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。閉幕的時候,領導要求我們要把吳橋雜技節真正辦成國際性的藝術節,于是建造一所專門舉辦雜技節的場所勢在必行。河北省藝術中心就是為了吳橋國際雜技節量身打造的。直到今天,吳橋雜技節依然在這里舉行,這對我來說,也是一個巨大的安慰。
說到這些年在國外的演出,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德國比勒費爾德的演出。為了歡迎中國馬戲團的到來,他們給我們特意準備了一場煙火晚會。兩個小時的煙火表演,滿天飛花非常漂亮。那是令我一生值得驕傲和難忘的美好時光。我記得演出開場,全場播放《歌唱祖國》這首曲子,當時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